不是滯銷就是缺貨?為什么你的庫存總失控?
往年的大促活動都會出現一些賣家對庫存數預估錯誤,不是貨品積壓導致過期,就是熱銷商品斷貨。過期貨品損失的是成本,熱銷商品沒貨賣,錯過的是效益!
可見做好庫存預算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其實,庫存不足或庫存過剩,很多情況下是采購、作業、保管上的疏忽所導致的。要預防庫存不足缺乏情況,庫存量的最低標準就是“最小庫存量(安全庫存量)”;為了不讓庫存過剩,必要的庫存標準就是“最大庫存量(庫存上限數量)”。
用這兩個庫存標準監控庫存狀況,非常必要!
01 / 庫存量,按“天”算?
將數量過多的物料個別控制,便可防止庫存過剩或不足。
方法有兩種:①以實際數字計算,②用天數計算,同時還可以將這兩種方法合并使用。其中,用天數計算庫存的方法的指標就是庫存循環率及庫存循環周期。
將出庫金額除以庫存金額,所求得的數值為庫存循環率,我們用次數表示。循環率越高,庫存減少,轉換為現金的速度也就越快。
庫存循環周期中的庫存循環日,就是以365日除以庫存循環率。這個日數是指從采購開始到銷售出去為止所需要的天數,所以這個數字就表示庫存。
總之,要控制庫存以“幾天份的庫存”來掌握會更容易理解。因此,用天數來表示量小和最大庫存量,也就是以“一天平均出庫量是幾天份”的庫存基準來設定。
02 / get最低標準庫存量!
設定最小庫存量的方法有兩種:① 在訂貨及交貨間隔期內設定;② 反映平均出庫量的變動幅度。一般最小庫存量的計算,首先是以訂貨及交貨的間隔期為基準進行。
訂貨及交貨間隔期,就是從下訂單開始到交貨為止所需要的天數。如果訂貨及交貨間隔為七天,那么基本的最小庫存量就是六天份。
為求保險起見,在這里會少算一天,因此不要將最小庫存量設定太大,在訂貨及交貨間隔期間范圍內設定是比較實際的方法。
最小庫存量(基本天數)=訂貨及交貨間隔期(天數)-1天
訂貨及交貨間隔期會因為行業不同而有所差別,所以流通業的間隔期會比制造業來得短,一般都會與客戶先行協議。
但是平均一天的出庫量并沒有固定數。在分布不規則的情形下,考慮變動的幅度來求出最小庫存量是必要的。
最小庫存量(天數)=最小庫存量(基本天數)+(平均一天的最大出庫量-平均一天的出庫量/平均一天的出庫量
依照這個方法,當一天份的最大庫存量越大,也是就是最大庫存量與一天平均出庫量的相差值越大,就要多加一點最小庫存量。
因此,就算有突如其來的大量訂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應付,這就是最小庫存量比較實際的確定方法。
03 / 最大庫存量不能忘!
最大庫存量的計算公式:兩倍平均庫存量減去最小庫存量,求得的數值與平均庫存量及最小庫存量關聯。
最小庫存量以天數來計算的部分已經做過說明,這里要講的是平均庫存量的計算方法。
平均庫存量分為期初以及期末平均、12個月份總和的平均等,所得出的數字也不同。總之,使用不同的平均庫存量,管理的水平也會因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