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工作是現代化倉庫管理所必須的一道環節。
對于倉庫管理者而言,盤點是為了核對庫存數量而設立,倉庫存儲商品的數量越準確,越詳細,倉庫管理人員越是能清楚的掌握倉庫內的真實情況,不僅如此,盤點還是檢測日常倉庫作業流程是否規范的重要方式。
盤點過后,倉庫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差異。一般而言盤盈是沒有異議的,只有出現較大數值的盤虧才會與客戶進行商議,做出處理。在倉庫管理的過程中盤點差異數據應當如何處理并合理化的解決是擺在每一位倉庫管理人員面前的問題。
盤點后的數據與盤點前庫存情況的差異主要為三個方面:商品數量差異、庫位差異、質量差異。
產生盤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出庫未做系統處理、破損未做系統處理、散裝貨計數誤差(小數點誤差)造成的、錯漏發造成的等。
倉庫如果出現盤虧不及時進行處理,很容易影響日常訂單出庫業務,降低發貨效率,甚至還會產生業務糾紛。 商品出庫無系統記錄造成的盤虧:主要包括日常訂單出庫未做系統以及退件未做系統處理等。
如果是正常訂單出庫商品多發,需要查找該商品所在的所有訂單,確認超發訂單后,及時與客戶或顧客聯系,共同商議。如果是退貨出庫沒有做登記,則要及時找到退貨訂單編號補登出庫記錄,同時要求客戶做好退貨接收的補登手續,以保證雙方賬目一致。
商品破損而未做系統處理造成的盤虧:日常巡檢中發現了商品質量問題,做了實物處理,但未做系統處理,導致實際數與系統數不符。一種情況:因為商品變質、外包裝損壞等原因造成商品已經被廢棄,但沒有做相應的次品出庫系統操作:這時倉庫管理人員一定要及時做“減庫”操作;另一種情況:商品有所損壞,但經過修復并不影響發貨出庫,我們需要及時在WMS上對該商品做出下架/隔離操作(在原庫位直接凍結;或進行次品移庫操作 ),這樣既不影響庫存也不會出現訂單占用。散裝貨計數誤差造成的盤虧:錄入系統時,由于倉庫人員大意造成小數點誤差導致的庫存差異,可以通過虛擬入庫來平衡差異。 如果誤差范圍在合同約定允許的誤差范圍(免賠率)內,則可以協商解決。錯漏發導致的盤虧:由于揀貨人員失誤、倉庫庫位設置不清晰或商品外包裝容易混亂等問題,商品B代替商品A出庫,就造成了商品B盤虧,商品A盤盈。這時就需要找到錯漏發的訂單,確認出庫記錄后,聯系客戶做好補發處理。
盤盈如何處理
訂單出庫錯漏發造成的盤盈:需要系統追蹤該商品的盤點記錄以及該商品的所有出庫訂單,查看訂單出庫監控記錄,確定訂單后商量解決辦法。入庫操作多收商品造成的盤盈:實際多收了供應商商品但是未做系統入庫,導致實際庫存比系統庫存多,我們稱為賬外庫存。如果客戶知道此次的賬外庫存,倉庫人員可以通過修改入庫單增加入庫數量;如果客戶也沒有記錄,就是真正的盤盈,可以做盤盈入庫。 退貨訂單未入庫造成的盤盈:顧客退貨正常的流程應該是顧客平臺申請通知客戶退貨,客戶再通知倉庫負責接收。但總會出現倉庫先收到了退貨,客戶還不知道;這時候就要及時與客戶溝通,并做退貨登記。
存儲商品貨位出現差異,一般是倉庫人員沒有按照上下架或揀貨規則揀貨導致的。在WMS中,系統會按照揀貨規則(一般是先進先出原則)指定所需商品的上下架庫位。但總會出現倉庫人員為了節省時間,直接上下架庫位距離比較近的商品。短期內發現異常可以修改搬運指令,把原來指定的庫位調整為實際發生的庫位;如果較長時間都如此操作并未發現,之前的庫位也更換了存儲商品,就沒有辦法直接恢復。只能調整庫存,這里的庫存調整,不是調整數量,而是調整現有存儲商品的庫位以及實際的生產日期批次號等信息。
一般出現存貨質量差異都是系統庫存是完好的,實際商品庫存有破損或者過期;其實盤虧盤盈很多時候都是員工工作疏忽沒按照規程操作造成的,從流程開始梳理,巡檢倉庫人員有沒有按照正確的流程來執行,一般就能迅速發現問題所在。巡檢倉庫時未及時發現破損貨品,或者發現后未及時做系統處理;未按照先進先出原則上架出庫,導致日期靠前的存儲商品過期等。如果存儲商品出現破損導致差異,及時做出次品申請并做系統處理,早發現早匯報早處理;如果存儲商品過期,不僅要加強先進先出原則的揀貨監督落實,而且要不定期對系統商品信息日期進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