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倉儲智能化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現在先進的智能倉儲能夠利用自動化存儲貨架、搬運、堆垛、分揀、配送機器人等硬件結合應用條碼技術、RFID等設備,同時協同調度控制系統及管理系統諸如WMS管理軟件,實現倉庫貨物的存放立體化、存取自動化、管理標準化、操作簡便化。與傳統倉儲相比較,智能倉儲能更合理利用空間,操作更簡便,出錯率更低,貨損率也更低,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提升管理水平及生產效益。
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工業4.0及中國制造2025計劃,Ai等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中國電商產業、快遞服務業的高速發展必然推動倉儲行業的智能變革。倉儲的日益智能化、物聯網化應該來說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了。
現實經濟生活中,也確實幾乎所有的倉儲物流企業都希望通過硬件更新、技術改造、系統升級不斷推進從傳統倉儲向智能倉儲的轉型。然而現狀就如中國如今推行的經濟改革一樣,智能化、物聯網化并未深刻浸潤到倉儲全行業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傳統倉儲比智能倉儲成本短期內更低
傳統倉儲的成本主要體現在庫房租金或折舊、設備折舊、人工成本、物料消耗、電費等幾個方面。國家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國內倉儲行業的年平均業務收入利潤率僅為2.6%。如果進行全面智能化轉型,則迭代成本特別是庫房、設備升級和管理系統引入,短期內非常之高,同時電費也會比傳統倉儲更高。這就使得很多倉儲公司在短期投入產出比方面作考慮的時候,更多的選擇對傳統倉儲進行創新升級,而非一步到位實現完全的自動化、智能化。比如調整倉庫內外部布局市值更為合理化,優化空間結構;比如調整貨物的分揀、堆垛等方式,提升操作效率;適當應用條碼技術如RFID等。
2、傳統倉儲對人才要求不高
通過采用智能存儲、建立先進系統實現標準化倉儲作業固然對比傳統倉儲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實現這一升級起最為決定作用的還是人才。國內的倉儲配送中心更多是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的普通倉儲公司,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狀況,與智能物聯網相匹配的倉儲專業人才儲備并不充分。如何吸引更多高素質、專業化的年輕人才加入倉儲行業也是智能倉儲行業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3、智能倉儲固有的技術風險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比如網絡信號的傳輸不穩定或者被惡意攻擊,比如智能傳感設備失靈導致的信息采集出錯等行業痛點,目前都還沒得到行之有效的解決。
隨著消費升級、人工成本看漲、操作效率需求等多重因素影響日益增大,傳統倉儲業不得不走向智能化,但轉變并非盲目移植先進理念、不顧成本全面智能化,而是應該更多建立在對自身經濟利益權衡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