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倉儲能為企業解決哪些問題?
由于智能化程度低下,缺少科學的規劃和管理,很多傳統制造企業的老式倉庫中,長久以來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總感覺倉庫東西太多不夠用,想要的東西找不到,不想要的東西又沒有及時丟掉。
倉庫建設缺乏長遠規劃,大多使用手工管理模式,導致倉庫數據不準確,管理人員不能及時處理缺貨、爆倉等情況,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智能倉儲和物流技術的引入,可以幫助傳統制造企業更加精準,高效地管理倉庫以及零件、半成品和成品的流通,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縮短生產周期。
此外,隨著物流成本降低,產品流通的地域將更加廣泛,覆蓋更多的受眾群體,并可根據不同區域的特殊情況形成細分市場,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產品、運營和營銷。那么智能倉儲具體能為企業解決哪些問題呢?
1、原材料倉儲
自動入庫
物料進入制造企業流通的第一個環節是入庫。通過條碼讀取技術快速將物料信息錄入系統,可以促進物流體系各個作業環節的自動化和信息化。
目前主要的條碼采集手段是手持設備掃描,其優點是移動性較好,靈活度高,缺點是效率較低,錯誤率高,人力成本高。
先進的固定式掃描方式,可通過傳感器和智能攝像機完成對包裝上的數字碼信息的采集、識別、管理與分析,大幅提升條碼的處理速度和準確率,并借助體積測量模塊快速測量包裝體積,實現自動掃描入庫。
庫存優化
物料進入倉庫以后,企業需要根據物料的包裝體積決定如何擺放以最大化地利用空間,同時又必須兼顧各種物料的取貨頻次以及取貨距離,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大化。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以往這些決策都是相關負責人根據主觀感受做出的,缺少科學依據,效果參差不齊。自動化技術的進步,為企業決策者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依據和行之有效的工具。
物料搬運
裝卸搬運貫穿于物流作業的始末,物流機器人的應用直接提高了物流系統的效率和效益,是實現智慧物流的重要設備。
一方面,通過使用智能倉儲機器人,可大幅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配套的機器人調度系統和智能倉儲管理系統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倉儲進行布局,能大幅提升倉儲的作業效率和跨產線生產的安全性。
2、成品倉
商品生產出來以后,制造企業還需要將它們運輸到全國各地的倉儲中心,并最終送到客戶和分銷商手中。
那么制造企業該如何選擇倉儲中心的地理位置,以實現最大范圍的區域覆蓋?每個倉儲中心該分配多少商品,才不會形成貨物積壓?產品運輸途中如何選擇車輛行駛路線,才能將運輸成本最小化呢?這些都是制造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以人工智能和運籌學算法為核心的智慧倉儲和物流技術,其優勢顯而易見。
但是,智能倉儲和物流是個系統級工程,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國內制造業主要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要為每個企業提供一套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成本過高,行業標準的缺失又使得難以制定一套能夠推廣到整個行業的方案。此外,硬件升級改造的成本也考驗著企業決策者的魄力。
不過,毋庸置疑,制造企業物流和倉儲系統智能化改造帶來的收益將遠大于投入。未來技術進一步成熟,其成本將大幅降低。